中醫陰陽學說把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概括為“陰平陽秘”“陰陽勻平”,即人體中陰陽對立統一,維持著動態平衡狀態,保持了人體臟腑活動功能正常。如果陰陽的對立斗爭激化,動態平衡被打破,出現陰陽勝負、陰陽失調,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。
由于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陰陽失調,因此,調整陰陽,補偏救弊,促使陰平陽秘,恢復陰陽相對平衡,是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。
根據陰陽平衡失調的情況,治療基本原則大致分為三類。
(1)陰陽偏盛
陰陽偏盛,即陰或陽的過盛有余,為有余之證。宜采用“實者瀉之”“損其有余”的治療原則,抑制偏盛的一方。一般而言,陽盛則陰病,陽盛則熱,治熱以寒,宜用寒涼方法以制其陽;陰盛則陽病,陰盛則寒,治寒以熱,宜用溫熱方法以制其陰。
(2)陰陽偏衰
陰陽偏衰,即陰或陽的虛損不足,或為陰虛,或為陽虛。宜采用“虛者補之”“補其不足”的治療原則,補充偏衰的一方。一般而言,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,屬虛熱證,治當滋陰以抑陽;陽虛不能制陰而造成陰盛者,屬虛寒證,治當扶陽制陰,火療宜之。
(3)陽損及陰、陰損及陽、陰陽俱損
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,陰、陽單方面損傷較久,會互相影響導致陰陽俱損。宜采用“陰陽俱補”的治療原則。由于陰陽有偏衰,在“補其不足”時還應注意分清孰先孰后、孰輕孰重,抓住主要矛盾,進行針對性治療。
火療衍生于火灸療法,屬于溫熱性治療,概言之,適合于治療陰偏盛的陰寒病癥、陽不足的陽虛病癥及陰陽俱損偏陽虛之證。
西安附兒中醫醫院“兒童發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育疾病名醫..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