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如今許多老年人都十分重視養生保健,進而購買各種補藥,對于保健品趨之若鶩,走入各種進補的誤區。殊不知,對于老年人來說,由于臟腑功能虛損,氣血津液不足,進補時需要“對癥”,盲目補益只會適得其反。那么,老年人究竟如何科學進補呢?
避開誤區,食養有道
誤區一:進補多多益善
進補并非多多益善。老年人器官功能減退,機體代謝水平降低,無病進補,不分虛實,反而加重身體負擔。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指出:“谷肉果蔬,食養盡之,勿使過之,傷其正也。”
誤區二:食補藥補,分不清楚
雖食藥同源,但食養、食療與藥治有別。食養是指通過調節正常的膳食實現養生保健。與食養不同,食療是有一定治療目的的調整飲食,治療作用與藥物類似,通過借助食物特性來扶正祛邪,治療疾病。食療和藥補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
誤區三:營養保健品,老人皆宜
營養保健品并不是對所有老年人都適用。因為老年人器官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,服用較多保健品易出現早飽,影響食物攝入,營養不良和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大。當老年人出現膳食攝入不足、體重過低或消瘦虛弱以及存在營養風險時,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補充營養。
養以食先,食養有法
民以食為天,養以食為先。飲食對維持老年人身體健康十分重要。老年人食養應審慎調攝飲食,營養豐富,適應老年人的生理特點。
食宜多樣
《素問·臟氣法時論》言:“五谷為養、五果為助、五畜為益、五菜為充、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益精氣。”年高之人,精氣漸衰,飲食上應種類多樣,搭配合理,采用多種方法增加食欲和進食量,以資氣血,補精氣。不宜偏食、過分限制、過量食用某些食品。
《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(2016)》建議老年人每天應至少攝入12種食物,比如早餐1~2種以上主食,1個雞蛋,1杯奶,再加蔬菜或水果;午餐、晚餐有2種以上的主食,1~2個葷菜,并葷素搭配,再加1個豆制品。
針對老年人體弱多病的特點,在機體狀態允許的情況下,可食用蓮子、山藥、藕粉、菱角、核桃、黑豆等補脾腎益康壽之食品。
食宜細軟溫熱
老年人脾腎陽氣漸衰,胃腸功能減退,宜食用溫熱之品固護陽氣,少食生冷,以“熱不炙唇,冷不振齒”為宜。老年人牙齒多有松動或脫落,咀嚼能力下降,不宜食用堅硬不易消化之品,可將食物切小切碎,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,改變食材質地,利于老年人咀嚼吞咽。
粥能益人,養老最宜。清代黃云鵠在《粥譜》中提出:“粥,一省費,二味全,三津潤,四利膈,五易消化。”《禮記·月令》中也有“仲秋之月,養衰老,授幾杖,行糜粥飲食”的敬老之儀。以下推薦幾個適合老年人服用的粥品供選擇:
蓮肉粥:蓮子去心,鮮者煮粥更佳,或磨粉加入,可補中強志,兼養神、益脾、固精。
核桃仁粥:核桃仁去皮,研磨,加水攪拌,濾汁。加入粳米煮成稀粥,多煮生油氣,可潤肌膚,黑須發,利小便,止寒嗽,溫肺潤腸。或加杜仲、茴香,止腰痛。
山藥粥:羊肉與山藥等量,煮爛熟,再加入粳米,煮粥,空腹食用。適用于久患虛勞之證,骨發燥熱而身感寒冷之人。
除以上經典的食養粥外,老年人可根據自身情況,酌情選擇適宜的食材。
食宜清淡少緩
老年人脾胃受納減退,運化乏力,宜飲食清淡。飯菜少鹽、少油、少糖、少辛辣,以食物自然味來調味,色香味美,溫度適宜。進食時應“食飲有節”,不宜過飽,宜少量多餐,既保證營養供足,又不傷腸胃。如采用三餐兩點制或三餐三點制,每次正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總能量的20%~25%,每次加餐的能量占5%~10%,且宜定時定量用餐。
此外,進食時不可過急過快,宜細嚼慢咽,避免嗆咳誤吸。食量小的老年人,餐前和進餐時少喝湯水。老年人應維持適宜的體重。身體質量指數(BMI)是最常用的營養評價指標,計算方法是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厘米)的平方。低BMI的老年人營養不良風險增加。一項針對110萬亞洲人口的調查研究顯示,微胖老年人,BMI介于22.6~27.5之間死亡風險最低。《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(2016)》建議老年人平時要常監測體重,如果體重在30天內降低5%以上或6個月內降低10%以上,應該引起高度注意,及時到醫院進行必要的檢查。
西安附兒中醫醫院“兒童發育行為疾病&生長發育疾病名醫..[詳細]